Vol.76 用进废退

虽然在生物遗传学上,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已经被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所打败,但是抛开整个种族在历史宏观层面上的演化史,单从个人发展上看,优胜劣汰和用进废退是可以结合的。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通过竞争来获得阶层的差别。收入、背景、能力、口才…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分工当中所处的位置。人和人通过比较来相互排挤,争权夺势,这不是优胜劣汰的一种社会表现呢?至于用进废退,我觉得可以算得上是个人优劣的塑造过程。一个人如果许久不用他的大脑,那么大脑得不到锻炼,思考速度就会逐渐下降。再比如,如果与世隔绝一整年,那么口述表达能力就会大不如前。这就是用进废退对优胜劣汰的影响。

虽然我自诩这个理论,但是自己却何尝没有亲自实践。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写作文了,不过上了初中,家里购置了一台电脑之后,几乎每天都与网络为伴。在网上开通了博客,每天写一些有的没的。时隔许久才发觉,自己不再那么讨厌写作,肚子里也有了些许墨水,写起文稿可以说信手拈来,甚至有时还胡话连篇。

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大学一年级,即便最忙的高考复习月我也能每周写一篇博客,用以记录发生在身边的各种轶事。可是上了大学之后,闲暇时间突然变多,写作理应变得更加丰富才对,可是每当提笔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无所适从,虽然自己内心清楚每天虚度光阴的罪恶,但是却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事物。

那时候的我每天就沉迷在动漫和博客的搭建当中,PHP也就在那个时候自学的。确实,“用进废退”一词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那段时间我对动漫和后端语言的了解深度比现在要广阔得多。现如今,我主要在折腾前端的东西了,后端很少触及,久而久之忘的东西就多了。不过动漫还是一直坚持在看,也一说也许读了不少光阴。

从大学开始我就很少“读书”了,是真正念出来的那种读书。大学之前,我喜欢朗读文章,久而久之变得字正腔圆。可是上大学后,搬入了宿舍,怕打扰舍友们休息,读书变得少了。那时候的我还是满腔热血,特别关心时政新闻,一有什么消息都很喜欢念出来,不过被舍友警告不要“念”。渐渐地,书“读”得少了,自己好像也变的不太喜欢说话了。以前能自圆其说,缓解尴尬,现在好像跟不上潮流。看书也变得少了,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了。真的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用进废退”,看来得好好补救一下了……

回想起来上次看的一本书,叫做《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觉得这本书里部分章节讲得略有道理,还用铅笔在书上划了我认为重点的句子。书中介绍了很多方式让自己不断精进,通过自我提升达成目标。也许通过看书,我们能在行为准则上受到束缚,在思维层次上达到飞跃。

想起来以前小学初中的时候,晚上写完作业都会喊着家人一起到附近的学府书城看书。一开始家长还会轮流带着我去,之后某部电视剧热播,家人也不太想出门,社会治安也便好了,慢慢就变成我自己一人去看书充电了。

说是去看书,不如说是看闲书。偌大的书城,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几乎每一个领域的数我都翻阅过,我当时最喜欢的当属旅游、地理和心理学等书籍。在我看来,“用进废退”在看书这件事情上也得到了诠释。过了那段疯狂看书充电的时期,我看书的频率随着到书店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高中去了更远的一所中学,大学则直接换了城市,学校附近还没有书店,大学图书馆也没有那种席地而坐的阅读氛围。渐渐地,看书就成了负担,阅读仅限于新闻八卦和各种段子。

阅读和写作是一体的。书看的少,门出得少,获得的资讯减少了,可以用于写作的内容也就跟着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好像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似的。但是作为身处前线的开发者,要随时保持新鲜感,追逐新事物,做到终身学习。

碰巧最近预答辩刚结束,在等待正式答辩的闲暇之余,翻起了上次世界读书日购买的闲书。回想起来上次购书潮一口气花了160块钱,买了12本书,细算了均价还是挺划算的,同时领了两张减200元的购鞋券,本月正好买鞋用上了。虽然知识是无价的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是作为穷学生,一分一厘都得精打细算……

可喜的是,买来的书,我正以一周一本的速度阅读,收获还不少。例如,我在《终身学习》这本书中看到了认知升级的三个途径:第一,永远保持否定自己的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永远不停留在知道,重要的是把知道变成行动;第三,永远和比你知道多的人在一起。

我想,我正在从第一步往第二步上迈进……


不知怎么回事就写了这么多,突然不晓得后面该怎么继续写下去了,马上就要正式答辩了,先就此打住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Vol.76 用进废退

该文章没有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