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的慵懒,又一个周末即将结束。午睡过后,突然想出门去ingress,毕竟在新的学校呆这么久了,还没有去过一趟东边的通州怎么也说不过去。为了徒步健身,也为了省点路费,我决定慢慢悠悠地一边探索一边前行。出发前用电脑查询了一下拟定的终点”通州西”的步行时间,百度地图告诉我全程不用两个小时,算了一下刚好可以18点回来吃饭,就愉快地出门了。
可是实际情况好像花费的时间更多。沿着通惠河一路向东走去,看见有po就去刷刷UPC和UPV,不知不觉已经18点有余,而且手机也快没电了,突然莫名地慌乱起来。黑夜笼罩着夜空,原本平常的捷径小道因为没有路灯的关系被我摒弃。跟随着地图的指引,我到了预定的终点”通州西”,完成了事先制定好的field,刷了近40000MUs,这时手机突然彻底没了电,突然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于是就开始寻找回程的路……
也许是平日里过分依赖手机,一旦脱离就整个人就变得寂寞起来。坐上回程的公交车,在杨闸路口堵了半天,不知为何,总想上微博搜一搜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我轻按了一下手机的电源键,荧幕没有像往常那样亮起。我觉得我该改变一下自己打发时间的方式,于是我开始观察车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曾经的自己那样。
这是一班加长公车,我站在车厢的中部一个拥挤的位置。第一次到达通州,才发现原来通州有这么多人,而且越往市区走去,霓虹灯光愈加绚丽。汽车开到双井,全车厢的人几乎都下了车,我也顺利可以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倚靠着,虽然车后段有着很多空座,但我马上就下车了,想了想也就没有必要再走过去坐了。
到站了,下了车,先去了趟食堂吃了顿晚饭。回到宿舍时发现大门紧锁,我掏了掏衣兜,发现自己没带钥匙,尝试打开自己的手机,这回居然成功进入界面了,但电量只有5%,于是我赶紧微信上求助舍友,只有一位说在回来的路上,可是并不肯说在何处。总会有办法的,于是我找楼管阿姨借钥匙,可是却遭到了拒绝。此时手机又再次关了机,突然一下子就有种流离失所的感觉……
也许手机给了我太多的依赖,我下意思地重启了好几遍手机,希望能有刚才那般回光返照的电量,可惜并没有。突然想了想自己应该如何度过余下的这段时间:我可以消耗着时间在宿舍门口等着他们,也可以去趟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简单地思索之后,最后我决定去趟图书馆。
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出来跑步的,有树荫底下谈情说爱的,有在广场开着音乐跳舞的,也有父母带着孩子出来遛弯的。小朋友的声音特别清脆好听,一直围绕着父母转,不禁让我回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并没有电脑,有时候作业比较少,自己完成的效率也很高,一般晚上8点就没什么事情做了。那时候,厦门音乐广播有一档彭军的节目,叫做”八点零三分”——现在看来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档节目——节目里讲讲故事,念念文摘,听听音乐,一晃儿就9点洗漱该睡觉了。但是也有些时间,我是吵嚷着家人带着我到最近的学府书城看看书一类的。由于住的地方离厦大很近,书店什么的鳞次栉比,而且可以见到很多读者。我一般都会泡书店直到9点半关门的时候,主要都是看一些网页制作以及中小学生读物。现在想想,当时日子过的虽平淡无奇,但是也挺充实的。不得不说,有时我还能在书店遇到一些班上的同学,曾几何时,几乎能每天遇到,可惜对方没能坚持。
不知从何拾起,作业量突飞猛进,陪伴我的只有广播,没有了书店,但是透过广播听着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渐渐地,节目调整了播出时间,从初中开始,我选择了阅读文摘类杂志。我喜欢一本叫做《格言》的杂志,彩色印刷的内容很符合我当时的口味,至今我还保留着创刊号。记得初中某一年的暑假,我把创刊号到最新一期的杂志内容全部都读了一遍,一篇不落的那种。可惜进入高中后,我变得愈加忙碌,广播也不怎么听了,杂志也只能挑喜欢的文章看了,有时可能连作业也写不完。就这样虽然每天都带着倦意,但也过得很是充实自在。现在想想,那时候单调简单的生活,也许就是我现在所希望追求的。可是现在的自己不知为何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但却总是放纵自己的慵懒。
也许是该改变一下自己了,从泡图书馆、翻阅文摘杂志、每周按时写日志开始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