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心路
北京这疫情反反复复,本以为端午前可以解封,结果附近小区又冒出几个社会面病例出来,直接要求居家到端午结束了。当然快递和外卖没有停下,虽然只是送到小区门口去自提,但是也满足大部分人的生活需要了。
最近有点关心房价的下跌趋势,看了不少 B 站上面的分析视频,有的挺扯淡,有的纯忽悠,但不少还是有干货的。其实网上说各种声音的不少,看涨看跌、乐观悲观、致富断供都有,最后得出结论还得靠自己理性有全面分析,切忌人云亦云。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眼界也是挺有必要的,毕竟这是拨开迷雾的钥匙,能带人找到真正的答案。
其实无论是从玄学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房价目前也已经步入了下降的趋势。想想几年前房地产就已经从增量转到存量,目前待售的房子够每个家庭分一套了,从全国来看已经供大于求,抢手保值的也就是财富聚集的大城市了。
有人说人多的地方房价高,那就会有人分析说别墅区的人少但房子贵;有人说收空置税可以降房价,那就会有人说自己的房子怎么用自己说了算。如此争论也不是个尽头,反倒是结婚率和出生率逐年递减,周围已婚的同事都不太敢生二胎,薪资比我高的同事也都在喊苦喊穷,都是因为压的喘不过气的房贷使得他们消费降级了…
发现好书
说来也巧,我在 B 站上逛着逛着,不知怎么地看到有人推荐《超单身社会》这本书,视频里头的解读还蛮有内容的,也想买来这本新书看看。于是我就去豆瓣看了一下书评,顺带又看了一下近期新书榜,于是连同《心中有数》一起买了下来,趁着端午好好读一下。
毕竟如今分析日本在1990年代的经济走势,也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判断眼前中国的发展趋势,避免重蹈覆辙。大多数时候历史的车轮依旧沿着既定的螺旋前行,只是人们总是学不会吸取经验教训,才做出错误的判断。
如今新冠疫情依旧肆虐,新的变种毒株总能隔一段时间跃上媒体的头版头条,回看《我要活下去》这本记录韩国 MERS 的书籍,总觉得书中带给我的是警醒和反思大于一切的责备。不然还能怎么办呢?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们只要比上一次遇到相似困难的人们应对得更好,就已经足够出色了。
《超单身社会》这本书我是在端午假期的第二天收到的,当天就拆开来看了。没想到这本书的尺寸如此小巧,有点像漫画书一般。我自己是有买过日版图书的,也去过日本当地的书店逛过,大部分日本书都是这样的文库本尺寸。这本书的尺寸虽然略小于 32 开,放在书架里看起来也是最瘦弱的一本书,但是它带给我的信息量却一点都不小气。
《超单身社会》图文并茂,要数据有数据,要分析有分析。毕业后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文学类书籍,如今我才重新找到小学泡书店最喜欢看的那类书的品类名——社会学。我其实蛮喜欢分析人类、社会、语言,因此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小时候逛书店不喜欢看大段的文字,所以总喜欢跑地图区和旅游区,翻阅那里的各种图书,同时也想学习各国语言,为的就是出去探索世界,见到更多新奇的异国风情。哎呀,感觉好像说岔了…
阅读理解
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不多,但是说出了警示中国未来发展的句子:
没有人能逃避个体化趋势,也没有人能不参加个体化游戏。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家庭,还有公司这种组织共同体。
《超单身社会》前言 Page 5
确实,如今中国社会有很多年轻人都在搞副业,不断地通过跳槽来达成晋升,那种一辈子只在一家单位奉献的工作方式已然改变。大家其实并不在乎创造什么共同财富,而在于努力使自己能以最快的速度从时代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不过为什么大家都急于赚「快钱」呢?也许是为了快速攒到足够多的钱去买房上车,或者是打心底觉得这一波经济热潮不会太久。正因为内心浮躁不安,和对未来迷茫的恐惧,所以年轻人不太有那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沉着与稳定。
房价的高涨又进一步导致单身社会的形成,虽然它只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未来「单人经济」或许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如今韩国不就已经是这样了吗?当下很多小巧易用的家用厨具也在逐渐崭露头角,一人食套餐、一人食用品层出不穷,这种以“个人”作为卖点的东西也在不断地占领中国市场。如果经济不景气,人们会更加倾向于消费那些能够给内心带来丰富的商品,也许结合 DIY 的产品会再次重新卷土重来。
继续阅读,看到全书第一章「持续增加的单身人口」。书中说二战后日本迎来了婴儿潮,当时日本总务省认为日本人口总数会维持在 7000 万到 8000 万人之间,可没想到如今人口已经大大超过这一预测。随后书中又分析了一下当前日本未婚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不景气: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环境的变化,即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当时在第二次婴儿潮中出生的人们也正好处于就业期,这样一来,就业就变得相当困难,日本由此进入了“就业冰河期”,很多年轻人无法成为正式职员。……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这样的制度下,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人都拥有持续且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何时结婚、生子都是比较好规划的。终身未婚率的急速上升正式出现在这种持续性和稳定性消失的时候。
《超单身社会》Page 13
阅读这段文字是不是似曾相似?如今 2022 年,中国大陆也迎来了毕业大潮,恰巧也遇上了就业难,因此很多人加入了考研大军,现在从做一名研究生就开始卷起来了,这不是不是「残酷现实反噬象牙塔」了?
随后作者又说了未婚人数增加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女性就业情况的变化: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起,日本女性开始逐渐走出家门,步入职场,靠自己也能获得一些收入。这样一来,结婚就不是她们获取经济收入的必要方式了。换句话说,女性们没有必要为了经济条件再勉强自己结婚。
《超单身社会》Page 15
书中这一章列举了好多数据来佐证他的分析,令我叹为观止。这些平平无奇罗列数字的段落,却使我得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人口的逐年减少,其实只是遵循规律,慢慢回归到大自然所能承载的数量上。这么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了起来。之前人口爆炸、婴儿潮时期没有人说生多了占用自然资源,现在人口减少、老龄化社会翻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起来。其实这都是自然的规律,人们之所以普遍担心,其实是出于一己私欲,是基于继续保有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出发的吧?
《超单身社会》这本书我才刚开始看,但第一章节末尾的这段话却令我醍醐灌顶:
女性认为,如果因为结婚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社会关系却无法实现相应的“经济上更加宽裕”的愿望,那么,结婚就没有任何好处。坦白说,面对这一问题时,爱情早已没那么重要了。相亲市场上的女性之所以看重对方的收入就是因为想要通过结婚实现经济上更加宽裕的愿望。而男性选择不结婚是因为“想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要说结婚对于男性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也毫不为过。因为,即便是未婚,在如今这个时代男性们也不会失去社会的信任,而且现在早已不是妻子专业为丈夫服务的年代了,即便结了婚生活也没变得多便利。
《超单身社会》 Page 29
后面这句「女性想要通过结婚来掌握对方的收入和经济来源,而男性也极度讨厌因为结婚导致自己的经济受到压迫。总之,在结婚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在意的点都是钱。」真是不知道说中了多少人的心里话,戳破了多少爱情的谎言……当下的中国,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以前结婚三件套「冰箱、彩电、洗衣机」如今是不是价格也变得平易近人了起来?现在结婚三件套「车子、房子、票子」相信还是压垮了不少人,特别是那些没有赶上时代红利的 90 后们。不过一切都会好的,就看谁熬得过谁了……
仓促结尾
看书真的是收获不少,这还只是第一章节的部分呢。也许下周末,我就能通读全书,得到更多有趣的感悟了吧。
原以为明天开始还是居家办公,可是公司群里今晚突然说明天恢复到岗了。看来今晚是要早睡了,因此只能就此打住,不做其他发散或引申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