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大,越发觉得记忆力不如从前。小学的时候,我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把班上的同学和座位号都背下来,并想着可以记住一辈子。可是现在除了那些真正有过深厚情谊交集的人,其他的我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们模糊的脸庞和少年时的样子。
时间都去哪里了?时间又给我留下了什么难以磨灭的印记?我好像把大把的青春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下班后也依旧沉迷,导致周末在家提不起任何干劲,只想好好休息。
还记得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找工作的标准就是不加班、有双休、薪酬合理、假期多就足够了。结果上班之后,身边不少同事都卷去了字节、拼多多等996企业,自己也差点要被他们所感染,差点过上令曾经自己不屑一顾的“工作和生活不分”的日子。还好自己守住了底线,没被扒掉生活的底裤…
有人说,20+岁就该趁年轻的时候去打拼,多在工作上倾斜一些,少一些个人生活。可是,人生是无法重来的。很多事情,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做、不去尝试,等到老了再追悔莫及,甚至没了尝试的资本,那不是更加令人惋惜么?可是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工作几乎是大于生活的。
公司里有很多30+岁的员工,有的已婚但丁克,有的选择单身,还有的子女已经开始咿呀学语。他们也都拼命地工作着,拿着与工作高强度并不相符的薪资。他们消磨自己的青春,他们害怕有一天还不起房贷,有一天养不起家庭。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看透了资本家的计谋,不会被压榨过多,升职加薪是他们的目的,但家庭生活也是他们力争的一方净土。在这个阶段的人,工作与生活平起平坐,甚至可能生活还更侧重一些。
而那些40+岁的员工,则有着和年轻人一样的996精神。可以说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已经看透了一切,对高强度加班已经麻木,甚至没有感觉。在我看来,他们是为了逃避家庭的琐事,才会用“工作”这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来逃避“生活”当中的各种琐事。这就好像一个轮回,又回到了20岁时的工作大于生活的状态,但此时的他们,内心却是疲惫的。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并将他们画上等号。在我看来,时间比金钱更加重要,因为时间是覆水难收的,但金钱却可以不断流动。说来也讽刺,很多人是年轻的时候“缺钱有闲”,老的时候“缺闲有钱”。这又像是两个不可调和的东西,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一直困扰着我。
伴随着年岁的增加,我越发觉得时间更加重要,而工作和生活也应该保持平衡,不应该有过于偏袒的一方。当然,我也想趁父母还能够经受得住我的瞎折腾时,多去陪陪他们,带上他们一起去旅游看看世界。这也是我小时候看《正大综艺》时,暗自在内心埋下的小小愿望。
今天是第109个母亲节,这一天我给家里打了通电话,又在京东上悄悄下单了一些保健品寄回家里。时间匆匆流逝,其实很多人经不起等待。加上最近“一食纪”的老张在b站发布了遗书,引起了全网的关注,让我更加觉得要努力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要等到了失去才追悔莫及。
毕竟从青年到中年,很多事情也伴随而来,比如健康和死亡。渐渐地我也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
只要你还在为别人打工,那么工作并不是你的全部,不要再轻视自己的生活了。多花些心思用在个人提升上,多留些时间用在健康管理上,多做些自己真心喜欢的傻事,多陪陪越来越少的亲朋挚友。热爱生活,才是健康工作的基石;内心丰盈,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我已经戒掉了曾今热衷的游戏《原神》,不再沉迷于夺人眼球的新闻热点,又重新拾起了中学时期睡前看书的习惯,并重新爱上了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的朗读。
这是今年的第二篇博客,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保持。我捡起曾经喜欢的文字工作,还有记录生活的摄影随拍,希望自己可以借此一点点地进步,并重新喜欢上生活本身!工作也会因此一帆风顺的吧!
发表回复